朝代:现代作者:秋瑾出自: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更新时间:2021-12-31
这首七律诗充分表现出诗人豪勇尚侠的性格。她虽然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接受旧式教育,但有着鲜明的叛逆性格。喜着男装,身佩宝剑,而且毅然抛弃“小家”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其作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豪迈气概。
首联“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一开始,诗人便警惕到神州大地的沉沦,并为凭一已之力无法独自拯救危亡的时局而心急如焚。第一句短短七字,一片莽莽苍苍的深沉忧患便在一声叹息中扑面而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中,若不能救时,便为苟活,诗人急于救国却无力回天,因而感到惭愧,她总是这样不断以救时、救国的重任砥砺自己,不敢有片刻懈息。这一句令读者联想到当时中国贪图安逸享乐之人,不知有愧。而诗人身为女子,为了救国而四处奔波,尤令人肃然起敬。
颔联“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暴秦”在这里既可指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也可暗指曾经夺取汉族政权的清朝。诗人感叹自己力量暂时还是不足以与外国侵略者和清廷相抗衡,徒有报国之愿而已。
颈联“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此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在这种局势之下,中国人与其他殖民地国家人民一样,被帝国主义列强看作为劣等民族,任人奴役宰割。诗人即使贵为朝廷官员的妻子,也曾经在天津海关遭受外国官员的欺辱,因此对中国人被当作劣等民族的事实有着切肤之痛。这句表达了诗人的无比忧心和无限愤慨。诗人从事革命事业,开支巨大,她曾向夫家筹款,向好友筹款,但仍常处于困窘之中,以至于“万里求学,往返者数,搭船只三等舱,与苦力等杂处”。(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所以此处的“客囊贫”绝非夸大之词。尽管如此,诗人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充沛的道义力量使她并不在乎财富的多少,即使身处穷困也在所不惜。
尾联“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泪纵横。”虽然秋瑾与友人筹划了一些活动,但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革命尚未成功,自己也觉愧对同志,因此倚剑高歌,热泪纵横,期望能够迟早实现胸中的志向。秋瑾身兼敏锐多思的诗人和壮怀激烈的女侠两种角色于一身,手持宝剑仰天悲歌的形象更是体现出她无畏的胆略和力挽乾坤、收复国土、为革命献身的勇气与决心。
这首诗用典自如,“抟沙兴楚”“博浪击秦"“阮囊羞涩”这些典故信手拈来,准确而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某种程度上使自由抒情与古典律诗的严整形式结合起来,又将新时代的爱国精神注入其中,从而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下更丰富的内容。
《感时二首》是近代诗人秋瑾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第一首写叹息时间如水一去不返,对还在沉睡的中国人,竟然把急于救国的自已笑为“热魔”而感到沉痛。第二首写她为青春欲过,救国无方,而帝国主义列强强兵压境,祖国惨遭瓜分而悲伤。这两首诗语调铿锵激烈,虽写在祖国遭受瓜分之时,不但无亡国之音,反而充满了力挽狂澜的斗志。
这组诗作于1904至1905年间,时秋瑾侨居日本。当时,日本和俄国为了瓜分中国,争夺地盘,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无耻地宣布“中立”,放弃东北领土的主权。秋瑾虽然飘泊异国,却时刻关怀着祖国的命运,抚事兴慨,因作二首《感时》诗。

作者秋瑾资料

《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赏析作者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 查看详情>>

作者秋瑾古诗作品: 《《昭君怨·恨煞回天无力》注释译文》《《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创作背景》《《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注释译文》《《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赏析》《《感时·忍把光阴付逝波》创作背景》《《感时·忍把光阴付逝波》注释译文》《《感时·忍把光阴付逝波》赏析》《《感时·炼石无方乞女娲》创作背景》《《感时·炼石无方乞女娲》注释译文》《《感时·炼石无方乞女娲》赏析

古诗《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的名句翻译赏析

《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赏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