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出自:网络整理更新时间:2023-07-19

《中国古代文学(六)》(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童心说 2.《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3.《浣纱记》 4.《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5.侯方域、魏禧、汪琬 6.梅村体 7.《儒林外史》 8.新文体派、古文派、白话文派 9.《长生殿》、《桃花扇》 10.赵翼、蒋士铨 11.《聊斋志异》 12.吴敬梓 《儒林外史》.13.龚自珍 14.“性灵说” 15.《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皇得凤》 16.曹贞吉、顾贞观 二、名词解释 1.小品文:是晚明时期流行的一种主要散文形式。它体制短小精练,清俊灵巧而富有情韵。在体裁上,则不 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它的出现和成名同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 重要的联系,晚明时期,文人的文学趣味由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清俊灵巧而富有情韵的“人文小 说”,于是一些小品文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小品文名称随之而来,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 的时代特色。 2.肌理说:是清乾嘉时期翁方纲提出的论诗主张,他说:“为学必以考证为主,为诗必以机理为主”。

他的“肌 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用来论诗,就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义理为“言有 物”,强调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强调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 法。翁方纲的肌理说就是要求这两者的统一。它标志着翁方纲的论诗主张受到当时考据学风的深刻影响。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对汤显祖所创作的四部传奇戏的总称。这四部作品指的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传奇作品创作中,始终完整贯穿着汤显祖的“至情论”思想。 4.神韵说:是清初诗坛上王士祯提出的论诗主张。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大抵出于严羽“妙悟”、“兴趣” 之说,即要求诗歌创作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也就是要求诗歌创作 具有含蓄蕴籍、言尽而意不尽的创作特点。 5.是清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而成的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在创作 上,他们主张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三合一,即要求文学创作能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完美的结合,并符合考据学求 实的基本原则。 6.是明代中期以汤显祖、沈璟为代表的两大戏剧流派的论争。

沈璟主张戏剧创作的伦理教化色彩,强调语言 通俗和符合声律,而汤显祖主张戏剧创作的确意趣神色。他们的论争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盛事。 7.是清初吴伟业所创立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叙事诗体裁。这种体裁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 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 变化的戏剧性,因而形成一种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都具有相对稳定规范的叙事体裁,“可备一 代之诗史”。 8.是清初诗坛上受钱谦益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在诗歌创作中,钱谦益主张向古人学习,但不局 中国古代文学(三)高起本 限于汉魏盛唐,同时反对对古人的模拟;主张诗写性情,但反对“师心而妄”、“轻才寡学”的浅俗弊病,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受其诗歌创作影响,在其家乡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 9.是清代社会较流行的一种讲唱艺术形式。它的体制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说,即说书人用书中角色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对白;表,即说书人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唱,以七言韵文为主,间或杂以三言而成十言 句式;弹,以三弦、琵琶为主来伴奏。

主张神韵的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裁是

三、写出下列曲辞、诗文的作者、出处并加以鉴赏 1.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第10 出。杜丽娘游圆时看到春花烂漫、姹紫嫣红的春景被弃置在断井颓垣之 中,无人观赏。她由此不由得生发了自身的身世之感。她生于世家,受到封建礼教的强烈约束,鲜活的青春被禁 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些人生中的如意事都与自己无缘。通过这两者的互相类比,生动地抒发了杜丽娘对自 然和青春生命的热爱、对春色被弃置和自身被禁锢命运的感伤、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等感情。 2.出自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又与焦弱侯》文章。其间表现了李贽对那些伪道学家虚伪面目的真实 揭示与强烈愤慨之情,文笔犀利泼辣。 3.出自清初顾炎武诗《又酬傅处士次韵》中的第二首。它通过苍龙日暮时分还能行雨、老树春深时节还能开 花等意象,抒发了作者虽然年暮,但是复明之志不减当年的英雄气概,其中洋溢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 4.出自近代作家龚自珍的《杂诗,己卯自春徂夏„„》的第十二。作者以“忽忽中原暮霭生”的高度概括诗 句,表现出清王朝日益没落的形势和气氛,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沉痛心情。诗句苍凉悲壮,格调深沉。 5.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传奇第10 句华美典雅,通过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杜丽娘对美、对青春生命的热烈赞美和真挚向往之情。

6.出自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又与焦弱侯》文章,其间既表现了作者对商人的理解,也表现了作者对 商人价值的高度肯定。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叛逆思想。 7.出自清初顾炎武《精卫》诗中。在这篇诗中,作者以中国神话传说中精卫填海、至死不悔的精神自抒发了 自己坚定不移、力图复明的决心。诗句慷慨悲壮,洋溢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 8.出自近代作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一二五首。该诗气象扩大,情感充沛,一方面表现了对清王朝抑人 材现状的不满,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改变社会现实人材的期盼。 9.出自清初作家屈大均诗《任戌清明作》。它作于多次的反清复明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作者眼看复明无望 想到故国只能在梦中出现,加之自己虽有龙蛇之志,但回天无力,因而感到切腹肤的沉痛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 诗句音节低沉,感情沉郁,萦回着浓烈的感伤情调。 四、简答题 1.答:《卖油郎独占花魁》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对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一事件的描写,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中 鄙视商人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卖油郎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他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能发家致富,而 且能赢得美人莘瑶琴的青睐。他的经历标志着当时社会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市民阶层对商人伦理道德的价值期盼。

主张神韵的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裁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

2.答:公安派是晚明文坛上一个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主要成员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 们都是湖北公案人,所以人称公案派。公案派的文学创作主张以“性灵说”内核,即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要求诗歌创作摆脱道理闻识等的束缚,自由真实的表现作者的个性真情。 3.答:袁枚的论诗主张是:袁枚论诗崇尚“性灵”。他说的“性灵”,包含性情、个性和诗才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袁枚看来,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是诗的本源和灵魂,“性情以外本无诗”;作家在诗歌创作中所要表现的性 中国古代文学(三)高起本 情不是一般的性情,而是作者个人所独有的独特个性,即明确提倡创作写“有我”之旨;最后,为了充分展示具有作者独特个性的性情,袁枚认为作者还必须具有表现这一切的诗才,他们一起构成了袁枚“性灵”说的理论内 4.答:沈璟“命意皆主风世”题旨就是要求戏剧创作要成为伦理教化的工具,其间要承担起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和伦理规范的使命,这是中国古代文以载道思想在明代社会的真切表现。 5.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主题主要体现在:它描写了被压迫妇女对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封建制 度对被压迫妇女这种愿望的强烈摧残。杜十娘是京城的教坊名妓,色艺俱美。

为摆脱非人境遇,他迫切要求从良。 在从良对象的选择中,她不嫌贫爱富,一旦相信了落魄书生李甲对自己的爱情承诺,便与鸨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和李甲归家途中,李甲竟在金钱利诱和保护自己门风考虑下,将杜十娘转卖给富商孙富。 这一人生转变不仅击碎了杜十娘的爱情理想,并且极大的侮辱了杜十娘的人格尊严。所以,她怒沉百宝箱,沉江 自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表达对封建礼教和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她的死既是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也是对 自我尊严的积极维护。 6.答:李渔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李渔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上虽然写的世情,但展示的却 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他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二)、李渔在小说创作的末尾继承了拟话本小 说的创作传统,在结尾总要做一番有关名教、有裨风化的说教,但却少在封建伦理纲常上做文章,而所发的大都 是别出心裁的饮食日用之道;(三)、李渔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玩世的娱乐性;(四)、李渔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一 种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 7.答: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它比传统古文语言通俗,条理清晰;其次,它不避俚俗语言, 并吸收外国语法,不分骈散与有韵无韵,所以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 力;再次,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思想新警动人;最后,笔锋充满感情,往往用铺排的笔墨加强文章的煽动力, 感染力。

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裁是_主张神韵的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

8.答:是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其《童心说》文章中提出的著名文学创作观点。所谓“童心”,指的就 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作家摆脱各种道理闻见知识的束缚与蒙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进行 文学创作。李贽将“童心说”作为创作原动力的文学观念,既对当时的复古主义文学倾向以沉重的打击,也给后 来公安派的文学创作观念以深刻的影响。 9.答:“一书而兼二体”是清代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讽刺之言,意在讽刺《聊斋志异》创作中体裁的不纯 粹特点,这实际上也正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聊斋志异》在创作过程中,既继承魏晋志怪小说对奇 闻异事的记载传统,在题材上呈现出虚幻性,同时也借鉴了唐传奇叙事委曲详尽的叙事特点,从而使得《聊斋志 异》在体式上,既有魏晋志怪小说的特征,又具有唐传奇的特征。 10.答:晚明小品文创作呈现出自己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题材上趋于生活化、个人 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日常生活状貌和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二是在表现方式 上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大都直抒胸 11.答:桐城派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而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在创作观念上,方苞首先树起“义法”说的大旗,义指文章的内容,应符合儒家经典,并服务与当 代政治,法指文章的作法,包括文章的形式、技巧问题,他们合起来,即要求内容醇正,文辞“雅洁”。刘大櫆 继承了方苞的创作主张,并进行丰富和扩充。到了姚鼐,就更明确地提出了义理、考据和辞章三合一的创作要求。 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三)高起本 1.答:汤显祖所讲的“至情”,实际就是人的个性意识发展的极度状态。在汤显祖看来,人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人事的规范如“天理”,还是客观的规律如死生,都无法抑制它,更无 法扼杀它。而其《牡丹亭》作品正是通过杜丽娘一生来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具体来讲,杜丽娘的命运主要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后花园中春花烂漫的景致,和其寂寞沉郁的闺门生活形成强烈的对照,引起 了杜丽娘对自己青春生命的反思和同情,并进而生发了追求自由爱情的强烈愿望。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 杜丽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但其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并未完全泯灭。所以她对《关雎》一诗作出 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所以,当她一旦来到后花园,感 受到白花烂漫的春意,长期以来沉积在心中的郁闷就喷发而出,不仅使她对自己青春生命的被搁置产生了强烈 的不满和同情,这从第10 出的〔醉扶归〕和〔皂罗袍〕两之曲子可明显看出。

主张神韵的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裁是

并进而引发了她对幸福爱情的 强烈向往之心:“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 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二)“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的爱情追求。 杜丽娘所向往的爱情在现实世界无 法实现,她整日沉湎于幽思之中。后在花神帮助下,在梦中和柳梦梅有了肌肤之亲。当梦醒之后,理想和现实 的巨大反差,使其对柳梦梅相思成疾,最后埋骨黄泉,可以说,杜丽娘因情而死。但此死对于杜丽娘来说,只 是她生命的终结,而不是其情的灭亡。她死后,由于不能忘怀于柳梦梅,所以其魂魄找到了柳梦梅,主动向他 表示爱情。并最终因为这种爱情,而起死回生,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妇。(三)爱情与婚姻的最终实现,表现 了“至情”的最终胜利。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妻后,和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杜 宝宁愿要一个贞洁而亡的女儿,也不要一个无媒而嫁的活女儿。所以在金銮殿上请求皇帝:“愿吾皇向金阶一 打,立见妖魔”。为捍卫自己的爱情果实,杜丽娘据理力争,她对其爱情过程的动人叙述,她的慷慨陈词,终 于感动皇帝,皇帝最后赦赐他们成婚。 总之,《牡丹亭》传奇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离奇命运,艺术的再现了汤显祖的人生思想,其 间闪动着晚明时期个性解放的人文思潮。

2.答:《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叙事结构,并且比《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更显娴熟。王希廉对 《红楼梦》叙事结构以高度评价,他说:“结构细密,变化错纵,固是尽善尽美”、“错纵变化,如线穿珠,如 珠走盘,不板不乱。”具体而言,《红楼梦》网状叙事结构体现如下:首先,在叙事过程中,预先确定了严密地、 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 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先叙述了“无材可去补苍天”顽石、神瑛侍者、绛珠草的 故事,然后这些艺术形象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后,又被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回来 后,以其经历创作了《石头记》,并最终由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作者首先以神话的 形式确立了该书的创作宗旨和行为思路,从而为该书以后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定下总的叙事基调。其次,在对现 实事件的描写中,在圆形结构统帅之下,采取了网状的叙事形式。 在《红楼梦》现实生活展现过程中,贾宝 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是全书的情节主线,贾府的荣辱兴衰是全书的情节副线,他们相互交 叉,互为表里,其间又穿插了薛蟠打人吃官司、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大观园宴饮等小的故事情节,从而构成 了细密的网状叙事结构。

主张神韵的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裁是_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

在这个结构中,每一个情节都关联着其他的情节,这就是所谓的“一击空谷,八方皆 应”的创作技巧,从而广泛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原貌。 3.答: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说:“今人单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 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常理测者固多也。”意要白话短篇小说在对日常题材、平凡故事的叙述中显示出小说的传 奇性。为达到传奇的叙事效果,“三言”与“二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叙事手法:一是通过巧合误会等手法, 把情节创造得迷离恍惚、波澜起伏;二是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三 是尝试使用了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等叙事手法;四是将悲剧性与喜剧性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 “奇趣。”(应结合具体篇目来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三)高起本 4.答:《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神韵说主张的诗歌体载,是它的讽刺艺术。具体来看,《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直言其事,不加断语”的讽刺艺术:是指在对客观事件的自然叙述中达到 讽刺的效果,作者自始自终不加任何评论性的话语。如小说第17 回通过“斗方名士”的一段对话,在自然的 描写中,就将文士们内心空虚、生活无聊的状态揭示得很深刻。

又如马二先生是一个热衷八股文的人,受八股 文长期熏陶,他不仅对生活之美毫无感觉,而且思想迂腐,对于他的这一讽刺,也是通过客观叙述展现的。他 在游西湖时,对西湖的秀丽景色毫无感觉,而酒店了挂着的透味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遭 鸭、鲜鱼却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看到仁宗皇帝题的御书,他马上磕头跪拜。看到了游西湖的女客,不敢 抬头观看。在书店了看到自己的八股文选本,就立即打听它的销路。2、“悖谬情态”的夸张式讽刺艺术:就是 通过对超越人情常态的夸张式描写,不仅能够起到对人物主体性格进行展示和讽刺的目的,而且能够揭示出问 题的本质。如周进看到号板哭的晕了过去,范进因中举而发生,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戕害;范母 一喜而死反映了对现实改变的难以承受;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厌弃,反映了他的吝啬,同时也在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死亡的原因。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讽刺艺术:是指作者在讽刺过程中,能够坚持“不虚美,不隐 恶”的原则,秉持公心,针对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作者对于王惠、汤知县、鲍廷玺、 杜慎卿等官绅人物的讽刺是无情和尖刻,对马二先生是欣赏与讽刺兼存,对范进、匡超人等人开始是持以同情 或欣赏的态度,而对他们中举后的堕落则给予严厉的讽刺。

4、善于将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叙述,通过对 矛盾性的展现,从而起到讽刺的效果:如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的一段描写,就 将范进居丧尽礼的虚伪性表露无疑。又如对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表现等。5、作者善于采取当面揭穿 的讽刺手法,当面点破人物言行的矛盾,让人物在尴尬的处境中,自我暴露,自我嘲讽,从而取得讽刺效果: 如对严贡生吹牛、匡超人自我吹嘘的当面揭露。6、作品在讽刺过程中,能够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 起来,挖掘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如范进中举 前,日子穷得叮当响,岳父将其骂得一钱不值,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只好抱鸡去卖,而中举后,不但岳 父态度大变,周围的乡绅也争相巴结,于是很快银子也有了,房子也有了,丫头仆人也有了。 5.答:《聊斋志异》是一部以虚幻笔法寄托作者“孤愤”和“隐愁”的著作,作者从封建文人的观察视角 出发,主要揭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一)、部分篇目揭示了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二)、部分篇目抨击可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抒发了英雄失路的悲哀; (三)、部分篇目讴歌男女情事,寄托了作者的人生与爱情理想。(以上各点只是要点,学员在答题时,应以具 体的事例来论证)

佚名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六)(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doc作者佚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l... 查看详情>>

佚名古诗词作品: 《涉江采芙蓉》《赵威后问齐使》《范雎说秦王》《召公谏厉王弭谤》《公子重耳对秦客》《有子之言似夫子》《明月何皎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九辩》《闯王·朝求升,暮求合

中国古代文学(六)(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doc的意思

中国古代文学(六)(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doc相关诗句

  • 古诗《涉江采芙蓉 - - 佚名 - - 《涉江采芙蓉》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涉江采芙蓉》全文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古诗《明月何皎皎 - - 佚名 -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 古诗《九辩 - - 佚名 - - 《九辩》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九辩》全文如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
  • 古诗《闯王·朝求升,暮求合 - - 佚名 - - 《闯王·朝求升,暮求合》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闯王·朝求升,暮求合》全文如下: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
  • 古诗《去者日以疏 - - 佚名 - - 《去者日以疏》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去者日以疏》全文如下: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
  • 古诗《冉冉孤生竹 - - 佚名 - - 《冉冉孤生竹》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冉冉孤生竹》全文如下: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
  • 古诗《孟冬寒气至 - - 佚名 - - 《孟冬寒气至》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孟冬寒气至》全文如下: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
  • 古诗《今日良宴会 - - 佚名 - - 《今日良宴会》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今日良宴会》全文如下: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
  • 古诗《孺子歌 - - 佚名 - - 《孺子歌》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孺子歌》全文如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古诗《客从远方来 - - 佚名 - - 《客从远方来》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客从远方来》全文如下: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
  • 古诗《庭中有奇树 - - 佚名 - - 《庭中有奇树》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庭中有奇树》全文如下: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古诗《驱车上东门 - - 佚名 - - 《驱车上东门》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驱车上东门》全文如下: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
  • 古诗《明月皎夜光 - - 佚名 - - 《明月皎夜光》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明月皎夜光》全文如下: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
  • 古诗《青青陵上柏 - - 佚名 - - 《青青陵上柏》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青青陵上柏》全文如下: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
  • 古诗《赓歌·股肱喜哉 - - 佚名 - - 《赓歌·股肱喜哉》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赓歌·股肱喜哉》全文如下: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
  • 古诗《采薇歌 - - 佚名 - - 《采薇歌》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采薇歌》全文如下: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 古诗《生年不满百 - - 佚名 - - 《生年不满百》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生年不满百》全文如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
  • 古诗《迢迢牵牛星 - - 佚名 - - 《迢迢牵牛星》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迢迢牵牛星》全文如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
  • 古诗《凛凛岁云暮 - - 佚名 - - 《凛凛岁云暮》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凛凛岁云暮》全文如下: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
  • 古诗《东城高且长 - - 佚名 - - 《东城高且长》作者为先秦诗人佚名,古诗《东城高且长》全文如下: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

佚名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