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吴伟业出自: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更新时间:2021-12-31
第一首的“闻笛”用向秀山阳闻笛,怀念嵇康、吕安典。淮阴亦名山阳,但向秀闻笛的山阳在河南修武(今并入焦作市)。这里只是感慨故旧零落。
过淮阴自必想到韩信,他在年轻落魄时,常受当地少年侮辱,曾对他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说:“信能死(不怕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韩信只得俯身出裤下,众人皆笑信儒怯。作者用这典故,暗喻自己的应征将被人笑其懦怯,自己的心中也未始没有悔恨苟全之意。
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作《招隐士》,哀伤屈原的身世,晋人王康琚有《反招隐诗》,开头两句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诗的原意无贬义,意为朝市中同样可以隐居,后来也有以“大隐在朝”讽喻士人的热中而假清高。吴诗用的是贬义,讽刺别人,也包括自已,因为作者本志只想隐居乡里,现在却与本志完全相反,也不必再续《离骚》,哀屈原的心恋故国了。
末两句由韩信欲报漂母一饭之恩,而深惭自己枉负明朝的深恩。明思宗对伟业很赏识,还曾特赐他归里娶亲。
《过淮阴有感二首》是清代文学家吴伟业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此二首诗为诗人路过淮阴,想到西汉淮南王刘安“得道仙去”,鸡犬也随之“升天”的传说,感叹自己明亡时未能杀身成仁,以致被迫出仕清廷。全诗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凄苦之情与苍茫之景融而为一,苍凉悲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吴伟业是明朝遗臣,崇祯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明亡后他立志隐居不仕。清廷征召令下达后,他曾上书申诉,以病为由,恳请撤消征召,但不被理睬。官吏上门逼迫,父母年老怕事,日夜啼哭,他自己也没勇气以死相拒,在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途经淮阴有感(今江苏省淮阴县)作此诗。

作者吴伟业资料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赏析作者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 查看详情>>

作者吴伟业古诗作品: 《《田家铁狮歌》鉴赏》《《织妇词·黄茧缫丝不成匹》创作背景》《《过淮阴有感》赏析》《《过淮阴有感》注释译文》《《过淮阴有感》创作背景》《《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赏析》《《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注释译文》《《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创作背景》《《遇旧友》鉴赏》《《戏题仕女图》赏析

古诗《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的名句翻译赏析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赏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