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顾贞观出自: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更新时间:2021-12-31
“此恨君知否?”开头一问,惊心动魄。这种亡国之“恨”,久已郁积于胸,今日终得一吐。在这万般寂寥之中,作者悲愤之极,又发出另外一问:当年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是何年玉殒香消、魂归黄土的?发问至此,作者不直接回答,而是回叙陈朝亡国前的闹剧,并摹拟陈后主的口吻:我还没看够结绮阁中张丽华的新妆,暂且不要把隋军飞渡长江的消息向我禀报,我还得细细领略她一笑倾城的美貌呢。人生在世,总应该享受一下繁华的快事,不然的话,便算是虚负了一生。况且,我已写好了《玉树后庭花》的歌词,正想请人来为之谱曲,至于金瓯会不会破缺,那是根本管不上的,担惊受怕,简直是瞎操心。这一大段代人自白的笔墨,几乎占去上片的大部分篇幅,惟妙惟肖地画出陈后主丑陋无耻的神态,而在极尽讽刺嘲笑的语调中,蕴含了极深的愤恨和痛心。值得注意的是“若使”二句中,用了“千载”一词,说明这种亡国的悲剧一直延亘到南明,真可谓“念往昔、繁华尽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下片由怀古转入伤今,笔致不限于有陈一朝,而是包举整个六朝。“重来瘐信哀难诉”,作者此处隐然以庾信自比。“如此”三句,寄慨遥深,一方面哀叹人间从古至今的沧桑浩劫,另一方面又感喟文人词赋的于世无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之谓也。“试上”一句点题,并承上启下,既暗示以上云云都是在雨花台上所发出的感慨,又为下面的所见所闻安排好立脚之点。“寒烟衰草”,照应题中“秋暮”,是眼中的实景,同时也是运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作者将“凝绿”易为“秋无数”,颇见匠心,不仅烘托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也为全词平添了象喻的色彩。如果说,“吊不尽人间今古”是从时间的角度哀叹历代的祸不旋踵;那么,这一句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指出隐藏在太平盛世的衰败与腐朽。其境界,唯吴文英“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庶几近之。这种情调,作者在他的《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结拍二句,以“嘹唳”的雁声收束全篇,断续的雁声伴和着作者的悲叹,凄清悲咽。
诗人一方面为远离政治斗争的是非之地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因仕途坎坷颇觉痛苦,故其《登玄畅楼》云:“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此诗借留真人东山还之题,抒发怀归及高蹈之情。“留”,一作刘。“真人”,道士之别称,以其能存养本性,故称之。“留真人”,其人不详。“东山”,一作“东南”。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首二句写东阳四围山色。连峰重叠,无穷无尽;山色积翠,邃远幽静。微微,幽静深邃之状。诗人《登玄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刻意描绘东阳山峦的高耸,与此诗侧重点虽不同,但都写出东阳四周多山的特色。陈祚明评此诗曰:“起句便尔苍然”(《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三)。首二句东阳环境,写地;次二句“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物候,写时。“寥戾”,风声。“芸黄”,见《诗经·小雅·苕之华》:“芸其黄矣”,疏:“芸为极黄之貌。”“腓”,草枯貌。野风寥戾凄急,秋草枯黄披靡,秋景一片萧条,感伤之情已在其中。“野风”、“秋草”,还逗出下四句的霜雪及怀归之情。诗人说:我来东阳,此时已是岁暮,惆怅及怀归之情随着物候的衰杀凄凉与日俱深。
这天气非霜即雪,岂仅仅是秋露而已;秋露已足动人怀归之情,何况是霜雪呢。“宁止”,反问且加深程度之语。“两岐秀”,用《后汉书·张堪传》事:“(堪)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县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待余两岐秀”,为政东阳,必当有绩,虽是自勉自激的话,但一“待”字,仍掩饰不了归期难等之情,笔含酸楚。“去去掩柴扉”,政局不稳,仕途不畅,今日真人你还自东山,异日我东阳任满,将掩柴扉而高卧。诗中所写,与诗人《八咏楼·被褐守山东》(亦作于东阳)结二句“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意同。沈约晚年笃信佛教,但宋齐时佛道思想并存,出守东阳的二三年间,道教思想更占主导地位,其《游金华山》云:“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东阳金华山传说为赤松子得道处,固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则是时局和仕途的关系。
这首诗虽题为《留真人东山还》,然而全诗完全撇开真人,只在自家落笔,借题发挥,抒写情怀,以让对方理解自己怀抱。这种写法,不仅在隐侯集中较特别,就是在当时或其后诗人的作品中都较少见。此诗起句苍翠满目,而“寥戾”以后由景而情,愈写愈悲,“两岐秀”一振,故作旷达,但更觉无奈,凄凉满目,所谓异日掩柴扉无非是对今日现实的牢骚和不满的另一种说法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谋篇布局的讲究。

作者顾贞观资料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鉴赏作者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 查看详情>>

作者顾贞观古诗作品: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鉴赏》《《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注释译文》《《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创作背景》《《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鉴赏》《《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创作背景》《《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鉴赏》《《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注释译文》《《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创作背景

古诗《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的名句翻译赏析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鉴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