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蒋士铨出自:南池杜少陵祠堂更新时间:2021-12-31
注释
1。南池:在今山东济宁。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2。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沉沦:沦落。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
3。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4。直将:只将。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
5。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
6。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7。一饭:一餐饭。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
白话译文
杜少陵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虽然官职低微、一生不得志,却有稷、契一样不平凡的心身。
离乱中对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独自忧心忡仲,直到将要老死于颠沛的风尘中,还在用诗歌倾泻悲愤。
在好友严武手下做官犹遭同僚忌恨,而真实可信的诗文则自能体现他真正的才能和诚心。
每顿饭都不忘君王的恩泽,值得敬爱的是一个读书人终成了爱国的忠臣。
此诗中深切表达了作者对诗人杜甫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又对杜甫坎坷的一生寄予无限的同情。
诗的首句“不仅”二字,表明杜甫既是诗人,又是忠臣,同时加重了“忠”的分量,并将“忠”推到突出而明显的位置上。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只作过一些卑微而闲散的官职。在成都,投奔好友严武,为节度参谋,也不得志,几个月便辞去了。“忌”“薄”相映,有力地表明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是有才而不见用,空怀报国之心。这既是为杜甫鸣不平,又是对时代的批判。“沉沦”“乱离”,表明杜甫长期漂泊,一生潦倒。但他“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始终不忘国家,不忘人民,不忘“君父”。就是这样一个诗人而兼“契稷身”,最后连返回故乡的愿望也未实现,病卒于同他相依为命的一只破船上。“忧社稷”“老风尘”,正是杜甫全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其诗歌,号称“诗史”。“信史文章自有真”,这是切合实际的评价。诗歌以“契稷身”而“薄宦沉沦”始,以“儒士作忠臣”而“可怜”终,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深沉感叹。
该诗惊奇之处就是第一句,一开始就以不凡的口吻说“先生不仅是诗人”,一下子把读者的兴头勾起来,令人拍案称奇。其次,该诗结构严谨,很有宋词讲“理”的意味。前后呼应,一问一答,脉络清晰。这首诗体现出蒋士铨的创作风格,感情雄厚,凝重,读来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升起。

作者蒋士铨资料

《南池杜少陵祠堂》注释译文作者蒋士铨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 查看详情>>

作者蒋士铨古诗作品: 《鸣机夜课图记》《蒋母教子》《《万年桥觞月》创作背景》《《万年桥觞月》注释译文》《《万年桥觞月》赏析》《《梅花岭吊史阁部·号令难安四镇强》创作背景》《《梅花岭吊史阁部·号令难安四镇强》注释译文》《《梅花岭吊史阁部·号令难安四镇强》赏析》《《南池杜少陵祠堂》创作背景》《《南池杜少陵祠堂》注释译文

古诗《南池杜少陵祠堂》的名句翻译赏析

《南池杜少陵祠堂》注释译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