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现代作者:朱德出自:浪淘沙·雪中过邯郸更新时间:2021-12-31
朱德是老帅中著名的诗人,他的词的数量不如他的诗多。他的词风和诗风一样,节奏明快,通俗晓畅,不事雕琢,有较高的成就。这词是很能体现他词风的一首。像其他革命领袖的诗词一样,朱德的诗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独有的恢宏气魄和俯瞰世界的大无畏气概,格调昂扬向上,充满革命激情。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华北大地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象。起首一句:“飞雪满山川,净化平原”排空直入,点明主题。一个“满”字把瑞雪之胜写到极处,“平原”又点出了降雪的地点。全句不刻意雕琢修饰,全似信笔拈来,却把雪景描绘得极为真切。这一句,是写景之词,从客观角度描写瑞雪的壮美,为接下来的笔墨铺垫。“融融暖气却春寒”一句,作者的主观情绪已悄然浸润于客观视角。面对娇娆的茫;茫白雪世界,作者禁不住心旷神怡,暖暖春意顿生于心,使人似乎忘却外面世界的隆冬寒意。这从另一个角度,即作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上反衬出皑皑白雪的赏心悦目。接下来的“嫩绿新苗逢瑞雪,万姓同欢。”—句,作者的欢快心绪更是跃然纸上。在封建文人笔下,“雪”,常常是“肃杀”的同义语,表达的也常常是个人的惆怅与失意,感喟的也多是世间沧桑与炎凉。而对于一个心系人民,心系国家,以天下人之忧而忧,以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家,睹喜兆丰年的瑞雪,其心中自然会生出与民同乐同庆的欢快与兴奋。“雪”是作者提笔的触点,而绝不限于写雪,写一种景物,而是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其间,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景物也不仅仅只是具象,而成为寓深刻内涵于其中的意象。这是作者的一贯风格。故而,写万民同庆同喜瑞雪兆丰年,实质上,是反映了新中国诞生初期,举国上下喜逢盛世的一种普遍心态。
上阙写雪,三句中句句不离雪,而每句递次生情,客观描绘渐少,而主观情绪愈来愈浓。下阙三句,句句抒情。上下两阙貌离而神合,细细品味,却有水到渠成,异常自然顺畅之感。
下阙乘上阙写雪之兴,泼墨抒情。起首一句,“乘兴百人团,巡视江南”点出邯郸遇雪的情由,承上启下。“乘兴”两字写出此次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去南方视察工作,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接下来的“长征弹指十余年”一句,是作者任思绪自由驰聘,不禁回首往事,浮想联翩。中国革命以举世注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为转折,到作者视察新中国诞生后的南方,其间也不过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一切似乎都在弹指一挥间。此句起到衬托作用,以时间短暂衬托出下句世界变化之快,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末句“景物全新惊世变,天上人间”,是全词抒情的最高潮,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山依旧,水依旧,人依旧,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全国取得了胜利,建国后的短短几年里,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也成了国家的主人,旧山河换了新颜,恰似换了人间。这一句中“天上人间”是化用了宋代著名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何似在人间”一句,作者完全剔除了苏轼思想中人世难,出世更难,只得安于现实的无奈情绪,而以更洗炼的笔墨,抒发出昔日人们可望而不可得的人间仙境已经来临,作者心中欢喜与豪迈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把全词的情绪推向顶峰。朱德的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情景交融,借景生情的手法,景与情的承转清晰自然。化用词句,恰当贴切,而有新意。有虚有实,虚实相生。
《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在1944年写下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的强烈谴责,以及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坚强决心。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给入侵的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使德日失去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优势。1944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日暮途穷的困境,挽救自己的末日,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打通平汉路、粤汉路和通往越南的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当时,日寇仅以3万人的兵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正面进攻,而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沿线40万大军却一触即溃。在初战的44天中连失郑州、洛阳等45座城市,丧师20余万。日寇气焰更加嚣张,在攻陷长沙之后,又先后在8月攻占衡阳,11月攻占桂林等地,其前锋一直打到了贵州独山,实现了其打通平汉、粤汉路的企图。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七个月的战役中,丢失了大小城市146座,沦丧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计有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共丧师20个军,约60余万人。为了抗击日寇的大举入侵,解放被国民党抛弃的土地和人民,党中央、毛泽东命令各地的人民军队向日寇新的占领区挺进。留守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主力一部,也于1944年冬,长驱南下,向鄂南、湘北、湘中、湘南、赣南、粤北等新沦陷区进军,开辟了湘鄂赣新解放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抗日军民的努力奋战,抗日战争终于又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38年武汉撤退前两天,朱德乘飞机到武汉,在郭沫若的寓所里住宿了一夜。临走那天,即12月23日,朱德写了一首题为《重逢》的诗赠别郭沫若。1939年秋,郭沫若回四川乐山登尔雅台,事后,写了《登尔雅台怀人》这首诗,以怀念朱德。该诗便是朱德在日寇攻抵贵州之时,有感于当时的形势,借和郭沫若的诗而作的。

作者朱德资料

《浪淘沙·雪中过邯郸》鉴赏作者朱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查看详情>>

作者朱德古诗作品: 《《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鉴赏》《《浪淘沙·雪中过邯郸》鉴赏》《《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创作背景》《《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注释译文》《《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赏析》《《悼陈毅同志》创作背景》《《悼陈毅同志》鉴赏》《《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创作背景》《《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注释译文》《《浪淘沙·雪中过邯郸》创作背景

古诗《浪淘沙·雪中过邯郸》的名句翻译赏析

《浪淘沙·雪中过邯郸》鉴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