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宋琬出自:破阵子·关山道中更新时间:2021-12-31
这首词写行旅途中所见关山险阻的情景。词的上片主要写关山古道之险峻,下片写关山道中如画的景色。全词通过对山、路、人、月、树、泉、雪等的有声有色的具体描绘,渗透出行旅之人的淡淡的惆怅情绪,构成一幅颇有意境的山水画。
“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首先,作者以山、路、天的景状互为参照,写出关山道路的奇险。高山拔地而起,山路盘旋而上,千回百折,山上丛林深密,十分阴暗。此时,使人忽然产生一种幻觉,由于两山之间只露一线青天,看起来就好象这一线天是硬插到山中间似的。此种幻觉,人在深山大谷中走时常会产生,比如面临幽深的河谷,有时会猛然觉得水静止不动了,而岸边的山却奔走起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这里借写旅人的行态表现关山路的幽深狭窄。旅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相从,低着头进入关卡,如同游鱼前后相贯一样。这形象很逼肖,人们显得非常紧张,屏着呼吸,一个紧跟一个地走,两侧高大陡直的峭壁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而樵夫牧人走入另一条深不可测的峡谷,谷内阴森可怖,在旅客看来,那就很象是去入虎穴。两句中间“远”和“深”的修饰词,恰当地表现出幽谷的深远。走出一段深谷后,人们不禁松了一口气,只见一轮明朗的秋日高挂在逐渐暗淡下来的天空上,顿感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流入心头。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在日暮时分,落霞把对面山上的树木映照得半红半紫,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股泉声的鸣响,在疲惫困顿的旅人听来,这声音如泣如诉,仿佛寄托着无尽的忧思旅愁。北朝民歌《陇头歌》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这里活用其意,以切关山情景。一般行者,越是走到日暮时,宿处无着,越是容易引起流落天涯悲凉感觉,所以这里写山树的色彩,写清泉的音响,是景中有情的。“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一番低头沉吟之后,又一次抬头远望,只见背阴的山崖上残留着隔年的积雪,在最后的霞光中闪闪发亮,这时号角声清越地传来,走成一条龙的骑兵进入夜行军了,作者忽然有所感悟,这景象真与山水画家李成《关山图》的意境相似。这几句写得有声有色。白居易诗有“画角三声刁斗晚”。词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朦胧的画面,其深长的韵味,就如画角的清音,缭绕不绝,令人回味。
《江上阻风》是清代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主要绘述无聊之状;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着重诉说悲愁之思。此诗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康熙十一年(1672年),朝廷任命宋琬为四川按察使。宋琬随即携领家小,坐船前往官所。他沿途写了不少诗篇,后来将它们取名为《入蜀集》,这首诗即为其中的一首。

作者宋琬资料

《破阵子·关山道中》鉴赏作者宋琬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 查看详情>>

作者宋琬古诗作品: 《《江上阻风》鉴赏》《《江上阻风》注释译文》《《江上阻风》创作背景》《《破阵子·关山道中》鉴赏》《《破阵子·关山道中》注释译文》《《破阵子·关山道中》创作背景》《《喜表弟董樵书至》鉴赏》《《喜表弟董樵书至》注释译文》《《喜表弟董樵书至》创作背景

古诗《破阵子·关山道中》的名句翻译赏析

《破阵子·关山道中》鉴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