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现代作者:苏曼殊出自:住西湖白云禅院更新时间:2021-12-31
在诗人笔下,白云禅院上有寺塔高耸,旁有梅花怒放,前有潭影澄碧,景色宜人,环境清幽,确是参禅证道的好所在。首二句描写西湖白云禅院的佳景:白云悠悠,雷峰塔高耸云间,此为远景;几树寒梅,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此为近观。一远一近,一高一低,将禅院的清旷幽寂点染得如诗如画。这就使人想到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者不期然就会调动积累,为此画面添加画外音,尽管还有秋景和春景的不同。“拥”字写得传神,见出云层的重叠,雷峰塔的幽远和庄严,较之“耸”、“矗”之类,更带主观色彩,是经过推敲所得。此外,这句中突出“几树”,而不写“数枝”或“一枝”,并非要在“早”字上做文章,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令人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二句,而与姜夔的咏梅名句“千树压、西湖寒碧”区别了开来。
尾二句写斋定生活。心如止水的诗僧垂垂入定,相伴着他的是朗朗疏钟。清潭中倒映着佛宫的清影,那清亮的钟声仿佛诗人的冰心,与白云、宝塔、寒梅、白雪、虚庵、澄潭,融为一体,予人以清澄虚远的妙境。句中巧用三潭印月和南屏晚钟,创造了一个十分清远的境界。钟声悠扬、渺远,落在清澈、深沉的潭中,是漾出佛国的回声,还是纳于渊默的境内。潭是空潭,钟是疏钟,潭中而印钟影,虚静中无疑深有法理,与那位斋罢渐入禅定的主人公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真是景与情遭,妙语天成。一个“落”字,写得亦真亦幻,亦虚亦实,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呈现出一种诗意的逻辑和哲理,确是精思后的心智之果。曼殊善画,这首诗在深厚的内蕴中所体现的诗情画意,正可见出其才华之一斑。
《春日》是清代诗人苏曼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这首诗中感叹时光如梭,看着春雨里埙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前两句借写“辜负韶光”以喻错过革命良机;后两句以“春梦”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此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用语得体。
1905年秋,苏曼殊应聘到南京陆军小学任教。鼓乐喧天、灯火达旦的秦淮河则成为他聊以自慰的去处,渐渐他与秦淮河校书金凤交往甚密,情深意笃,由此给苏曼殊带来了欢乐。然而,苏曼殊同校书的情爱只局限于精神上的,当金凤绝望于同苏曼殊的结合后,被迫离苏曼殊而去。金凤曾出素娟,向苏曼殊索画尚未成,人却他乡,为此苏曼殊十分感伤,常为感情上这份不能了却的债务而愁闷不乐。
此诗当作于1906年春,此时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势力的摧残而不断削弱,而明媚的春光,常常勾起苏曼殊对金凤的思念,他每想到这位无依无靠、任凭命运摆布、漂泊不知所向的薄命女子时,便愁肠满结。为此,他专门赋诗两首,《春日》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苏曼殊资料

《住西湖白云禅院》鉴赏作者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查看详情>>

作者苏曼殊古诗作品: 《《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鉴赏》《《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注释译文》《《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创作背景》《《住西湖白云禅院》鉴赏》《《住西湖白云禅院》创作背景

古诗《住西湖白云禅院》的名句翻译赏析

《住西湖白云禅院》鉴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