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魏晋作者:应玚出自:别诗·浩浩长河水更新时间:2021-12-31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流行瘟疫,徐干、王粲等人相继染病过世,应玚和刘桢、陈琳等文人也接二连三地病倒了,应玚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思绪飘忽之中怀乡之情油然而生,望着窗外的白云,东流的漳水,他勉强支撑着病躯,伏案写下了《别诗》二首。
诗首四句,写的是黄河的流水,浩浩荡荡,屈曲九折流向东北。那河水奔腾万里,终于走向沧海的归宿。河水之赴沧海,正是“不舍昼夜”的,而沧海迎来河水,它自己亦是汹涌回转,流荡生波,不曾有片刻的止歇。诗人以长河沧海起兴,抒写自己行役万里、未有止息的感概。河水的奔流,海流的牵动,其实都是诗人内心极度不安的象征。诗人接下来写道“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五内”指五脏。诗人远行万里,不知归期。登临大河,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乡思,充满了悲伤和忧虑。通读全诗,仿佛能从那九折河水的奔流声里,从海流牵回涌动不曾休止的撞击声间,窥听到诗人的疲于奔命,盼望得到身心安宁的沉重叹息声。这叹息声,也正如河海之水那般川流不息,不知何时才能止息。亦如那河海之水浩荡无涯,不知其深竟有几许?与《别诗》其一相同,这首诗后四句也是直抒胸臆,语言浅显无需诠释,而忧思沉重感人良深。
应玚的二首《别诗》,起调都很高昂令人感奋。“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莽莽苍苍奔突而来,多么的壮美,又是多么的饱含深情。这种高亢的起调,使诗歌在短篇中开拓出扩大的境界,扩大了感情的容量,且使它所领起的下文,也被高唱的基调多笼括。我们连续读其诗歌,也就愈发在感情上与诗人心心相印、同歌同哭了。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而建安诗歌多自高唱起调的表现方式,则是形成这种慷慨悲凉诗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应玚资料

《别诗·浩浩长河水》创作背景作者应玚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 查看详情>>

作者应玚古诗作品: 《《别诗·浩浩长河水》赏析》《《别诗·浩浩长河水》创作背景》《《别诗·朝云浮四海》赏析》《《别诗·朝云浮四海》创作背景

古诗《别诗·浩浩长河水》的名句翻译赏析

《别诗·浩浩长河水》创作背景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