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诗人大全 > 先秦诗人大全 > 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的诗词全集

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的诗词全集

导语

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植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外化于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中国人的心理极具本土特色。中国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普遍心理?是否如西方人认为的那般神秘?杨国枢主编的《中国人情系列读本:中国人的心理》作为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作品,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交锋和冲撞在此汇集,百家争鸣中带你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心理。

内容提要

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中国人情系列读本:中国人的心理》的各篇文章是中国学者近年来以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方法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的成果。扬弃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西方化的观点,改用本土化角度,力求研究活动与研究成果具备足够的“本土契合性”,高度诠释中国人的心理脉络因素,全面探讨处于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变化。从中国人特有而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现象入手分析探讨,内容涉及了家庭观念、孝道、人情、关系、缘分、面子、报恩、送礼行为、计策行为、民间信仰及对心理卫生的观念等方面。《中国人情系列读本:中国人的心理》由杨国枢主编。

目录

序言

编序

中国家族与其仪式:若干观念的检讨 李亦园

现代生活中孝的实践 黄坚厚

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

中国人孝道的概念分析 杨国枢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 金耀基

关系刍议 乔健

中国人之缘的观念与功能 杨国枢

面子心理的理论分析与实际研究 陈之昭

中国人的社会互动:论面子的问题 朱瑞玲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黄光国

“面”、“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 金耀基

报恩与复仇:交换行为的分析 文崇一

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_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价值变迁与送礼行为 杨中芳

中国文化中的计策问题初探 乔健

建立中国人计策行为模式刍议 乔健

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生活 李亦园

中国人对于心理卫生观念的初探 黄坚厚

中国传统价值的稳定与变迁 文崇一

名词索引

前言

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编辑确乎激发很多深切的感受。对台湾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界而言,这本书的出版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长期处于国际政治与经济网络的边陲地位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时常受到来自欧美核心国家一面倒的影响。在战后世界秩序的局限下。台湾的学术一直陷于无可抗拒的入超的困境,使此间的学术界沦为西方学术的“消费者”,甚至已经成为后者的附庸。这种情形,在社会及行为科学界似乎特别明显。在过去三四十年中,在台湾成长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的研究者,大都是以学习与吸收欧美核心国家的学术为能事。经过长期的“学术洗脑”,此间的社会及行为科学者逐渐失去了思辨的能力与信心,对欧美的学术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对欧美的学者萌生了不移的权威崇拜。影响所及,使此间的学者长期不加批判地接受与采用西方理论及方法,在学术研究上难有重大的突破与贡献。

为了超越这种长期过分依赖西方学术的困境,此间的一部分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者,曾试图推行“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中国化”的学术运动。1976年,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个人与李亦园、文崇一两兄首度正式讨论到此项运动的推行问题。此后,曾在台湾与香港两地分别举行过与此运动有关的正式学术研讨会。至于小型的讨论会与演讲会,在过去的十年间则时有所见与所闻。大体而言,到目前为止,此间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者已有不少人士对此一运动产生了深切的体认与感应,其中有些同人则已迈入实践阶段。努力使自己的研究中国化,且已获得相当的成果。

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个人曾为文指出四个主要的层次或方向:(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国人特有而重要的现象;(3)修改旧理论与创立新理论;(4)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实则,这四个层次或方向不仅适用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在此四者中,又以第二项最易产生成效。研究中国人或中国社会特有而重要的现象(实即本土现象),常难套用现成的西方理论与方法,所以比较容易摆脱依赖西方理论与方法的习惯,从而开创出新的理论与方法。因为这是一条使自己的研究中国化的终南捷径,所以过去十年来已有多人自此一途径入手,从事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从中国人的特有而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现象入手所从事的分析与探讨,分别涉及了家庭观念、孝道、人情、关系、缘分、面子、报恩、送礼行为、计策行为、民间信仰及对心理卫生的观念等。有关这些中国人特有现象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散处台港的不同期刊与书籍中,读者接触与收集颇为不易。为了便于有兴趣的学者与读者阅读,特将此等论文加以搜集与选择,并编辑成书。本书所收入的文章,都是最近十来年所发表的,而且皆是以中文写成。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中国化的运动,自推动以来已十年于兹,本书的编辑与出版可以作为这一运动实践的一个注脚。透过这点小小的成果,我们可以借以检讨以往做法的偏失,从而策励未来研究的改进。

最后,作为本书的编者,个人要特别感谢各文作者的盛意。若非他们同意转载其大作,本书的编辑与出版是绝不可能的。

杨国枢

1987年9月16日序于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

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中国人的心理解读

现代生活中孝的实践

黄坚厚

五年以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从心理学的观点谈孝并分析青年对于孝行的看法》。当时进行研讨的动机,是鉴于近年社会形态急剧改变,传统文化受到重大的挑战,若干人直觉地认为我国固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生活中难以继续存在。而笔者则以为要决定某些行为模式和原则的存废,应就之先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并应观察那些行为模式的实施究竟会有多少困难。笔者当时选了“行孝”为探讨对象。

首先笔者就我国古籍中所言孝道试作归纳,发现孝的内涵包括:爱护自己、使父母无忧、不辱其亲、尊敬父母、向父母进谏、奉养父母等六项。若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分析上述那些行为的意义,则有下列三点:

1.尽孝是要子女爱护自身,并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

2.尽孝是使子女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3.尽孝是要使子女整个行为有良好的适应。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_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_读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换句话说,古人所谓的孝道,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以父母为对象的,而更多的部分是让一般人能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来促进子女健全人格的发展、人际关系的适应,实际上乃是子女立身处事之道,不过古人以孝道统称之而已。因此它是不应当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的。这也是古人为什么会说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本也”的原因。他们认为孝道是一切行为适应的基础,而并不一定要让父母获得些什么。

接着笔者编拟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我国青少年们对孝道的看法。问卷中列了八个问题,让受调查者表示:在现代社会生活情况下,子女对父母行孝的必要性和困难的程度;并指出在一般人所谓的孝道中,最不合现代生活观念、最不易实行和最不赞成的事项;再让他们在十等分的量尺上评定自己对父母行孝的情况;最后请他们列举三项最重要的“孝顺行为”。那是一份不记名的问卷,填答者可以自由地表示意见。接受调查者有国中学生687人,高中学生311人,大专学生198人,各组男女人数大略相等。调查所得的结果,要点如次:

1.就行孝的必要性来说,在数逾千人的青少年中,几乎全部认为在今日社会生活中,行孝仍然是必要的,只有极少几个人持反面的意见。

2.就行孝的困难程度而言,计有71.1%认为“没有困难”或“略有困难,但无多妨碍”;有28.1%认为“有些困难”;自认为行孝是“十分困难”的,只有0.8%。如以分组的反应来看,则国中组认为尽孝有困难者最少(24%),高中组较多(30.2%),大专组则更多些(38.9%)。

3.对“百善孝为先”一语的同意程度,青少年完全同意过了半数(57.3%),部分同意占41.1%,不同意者只有1.6%。

4.对于尽孝情况的自我评量,青少年们大多给了自己中等以上的分数,在十点量尺上(最高为10分,表示十分孝顺;最低为1分,表示极不孝顺),国中学生自评均数为6.89,高中学生自评均数为6.75中国人的心理解读,大专学生自评均数为7.25,显示我国青少年大多能在父母面前有良好的表现。至于评分不甚高,想是由于我国人向重谦虚,在自我评定时,不肯给自己高分的缘故。

5.“不符合现代生活”、“不易实行”及“最不赞成”的孝行,青少年们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内容是颇为类似的。他们所认为“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孝行,也就是“最不赞成”和“不易实行”的孝行。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不赞成”某些孝行,或认为“不符合现代生活观念”,都只是因为“不易实行”的缘故,而并不是对孝道本身有若何反面意见。事实上如果分析青少年在本题中所列举的项目,大多是颇有理由的。这一点容后再作讨论。

6.青少年们认为重要的孝行,在这个问题里,笔者曾要求每位受调查者按照他自己的意见,列举三项重要的孝顺行为,然后将其依性别、组别予以归纳。整理这些资料时,笔者尽可能保持受调查者的原意,避免在归类时损失了他们所提出的主要行为。在所得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两个有意义的事实:一是国中、高中、大学三组青年所列举的项目,大都十分接近;其次是各组中男女青年的意见,颇为一致。。这表示在我国社会中,大家对于向父母行孝道这件事,不唯在原则上都能接受,而且在行孝的方式上,都有颇为一致的看法。即使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上彼此互殊的青年,其所认为重要的孝行并没有多少出入。这应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实。

根据上述的资料,笔者当时曾指出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第一,我国经籍所言的孝道,虽然始自两千余年以前,但其主要意义和现代人际关系及行为发展的观念并没有很多抵触之处,因此大部分仍可为今日青年所接受。第二,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生活在今日社会中,颇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但仍能体会到对父母尽孝是必要的,而且是无多困难的。这也许是好些人始料未及的。这篇拙文,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报》第10期刊出。由于该学报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期刊,传播范围不广,因此当“文复会”邀约参加本次集会时,就选定以它为主题。

现代社会变迁甚速,人们的观念也不时在更新,五六年前所搜集的资料是否仍具有可靠性,乃是一个问题。为了要应验这一点,笔者乃在今年(1982年)五月,应用前次所用的问卷,再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样本是国中学生282人,高中学生213人,大学生162人,共657人,较上次样本的半数略多一点。现在将两次的结果合并表列,对照比较,借以了解此一问题在五年间变化的情形。

P20-22

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的诗词全集:

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的诗词全集

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的诗词名句大全

屈原的诗词全集
屈原的诗词全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查看详情]

屈原的诗词全集:《九章·怀沙》《离骚》《九章·哀郢》《远游》《橘颂

孟子的诗词全集
孟子的诗词全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查看详情]

孟子的诗词全集:《民为贵》《国兵与义道》《齐桓晋文之事》《偷鸡贼辩解》《诸子喻山水

庄子的诗词全集
庄子的诗词全集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先秦诗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查看详情]

庄子的诗词全集:《胠箧》《市南宜僚见鲁侯》《浑沌之死》《闻陈无却辞钱丞相道堂》《说剑

墨子的诗词全集
墨子的诗词全集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查看详情]

墨子的诗词全集:《墨子怒耕柱子》《万事莫贵于义》《楚王好细腰》《所染》《非命

子思的诗词全集
子思的诗词全集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先秦诗人。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查看详情]

子思的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