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代作者:李东阳出自: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更新时间:2021-12-31
注释
1。赵梦麟:明代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进士,成化间以兵部主事谪任山西岚县。在任期间,清丈土地,编审丁徭;杜豪户之兼并,清奸胥之隐诡,重建公廨,百废俱兴,政绩显著,升兵部员外郎。曾任延绥总兵。甘露寺:寺名,三国吴孙皓甘露年所建。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后峰上。
2。涧纂(zuǎn)岩杉:涧边的小竹,岩上的青杉。纂,小竹。
3。空蒙:混蒙迷茫之状,多用以形容烟岚雨雾。
4。淮浦: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江北。江口:渡口。
5。金陵:此指江苏镇江。海门:海口。
6。关书:文书。三边:三个地处边陲的边防要地。汉以幽、并、凉为三边,明以榆林、宁夏、甘肃为三边。
白话译文
涧边的小竹,岩上的青杉都是互相通畅着,寒冷的野外吹着风成混蒙迷茫之状。
藤枝垂直路面缠绕在千年的石头上,昨夜不小的山风,它把禽鸟的巢窝掀倒了。
淮浦县渡口的树木也断了,金陵江潮海退去犹如海门,宽阔空蒙。
边防要的文书还没有传来捷报,却只能遥望万里中原。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元一处写到甘露寺,诗人写山景、物候、山上所见,写了甘露寺周围的一切,却让人感到是在处处写甘露寺。这是诗人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诗开头四句写北固垒,不是层峦叠峰,而是翠竹清杉。翠竹长在山涧,而松杉生于岩缝。造物主却又把它们布置得错落有致,所以,不单单是“曲径通幽处”,而是处处通向“幽处”,或者可以说,处处通向这座甘露名寺。略带寒意的微风吹拂着蒙蒙细雨。苏东坡所写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名句。也适用于这里了。细雨滋润着山色,更加清翠欲滴。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句,那是深秋景色,已经没有生气了。可是诗人笔下的藤类植物依然在点缀着山路和山石,充满生机。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第四句写的是昨夜不小的山风,它把禽鸟的巢窝掀倒了。诗人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引之入诗。这里不是说风有破坏性,如秋风把杜甫的住房刮走了三重茅,又如《风雨叹》中说的风把海水卷入陆地,造成洪水横溢。却是一个有趣的诗料,你们看风真不小,把鸟窝掀倒了。那么,这是风壮山色。亦一景也。
颈联写的是山上远望,远望淮水而近看长江,目光由远及近。诗人既依稀看到淮水东流至淮浦县而北通于运河的情景(《水经》:“淮水连过淮阴县北,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大江至此,犹如北折,与运河相通,故云“江口断”。);又清晰地看到长江潮涨潮落之宽阔空蒙的壮观。(宋王懋《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大江至此,犹如海门,宽阔空蒙,故云“海门空”。)从性质角度观之,首联和颔联写的是山景,此联写的却是水景;从比较角度观之,前者写的山中幽景,后者所写却是山下壮景。山、水、幽、壮交织,构成了甘露寺及其周围的一幅清幽而又壮丽的图画。诗人是轻松的,感情是欢快的。
尾联宕开一笔,写的不是凭吊历史,抒兴亡之感,写的却是眼前的现实:“关书未报三边捷,万里中原一望中。”明代宪宗成化年间,边患加剧。明王朝正设法消弭边祸,以稳定其统治,但明王朝却常常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以抵抗北部异族的侵扰。故尾联首句是写实;所以当诗人遥望万里中原之时,立即联想到边患尚未消除。作为关心国事的诗人,当赏心悦目之时,不可能把忧患置之度外的。这也就是诗人自己实践其“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怀麓堂诗话》)的创作主张。

作者李东阳资料

《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注释译文作者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 查看详情>>

作者李东阳古诗作品: 《若有人分衡门之下》《《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注释译文》《《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创作背景》《《重经西涯》鉴赏》《《重经西涯》注释译文》《《重经西涯》创作背景》《《若有人分衡门之下》赏析》《《若有人分衡门之下》注释译文》《《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创作背景》《《风雨叹》赏析

古诗《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的名句翻译赏析

《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注释译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