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出自:赤枣子·惊晓漏更新时间:2021-12-31
这是一首从少女的角度来描写春日心绪的词作。才是微微破晓天,漏壶却已滴答作响将好梦惊扰。“惊晓漏,护春眠”,开端一个“惊”字,巧妙地把少女酣睡正香时恰被扰醒的嗔怒刻画了出来,此刻被惊醒的少女正好将怒未怒,似嗔未嗔,只被那浓浓的睡意压了下去,辗转翻了几个身,却是一心想把这让自己无比眷恋的好梦继续。此处“护”字婉约写出了少女对于这场春眠的珍惜与依恋。
早春是让人容易感到疲乏的季节,怎料那一声更漏滴答,思绪便在心中缠绵缱绻,愈发辗转便愈发清醒,少女才起得身来,眼前就邂逅了一幅早春之色,女子总是由骨子里带了些伤春悲秋、触景伤情的情愫,少女感叹于自己只身无人怜惜,于是只得“格外姣慵只自怜”。被春日暖阳熏软了骨头,抵挡不住浓浓睡意,辗转反侧,反而别有一番风韵。而此处“格外”一词,把这位少女的慵懒模样渲染得楚楚动人,仿若千种风情,也尽在此中。春日恰逢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之时,正是女子们春愁暗滋、风情难抑的时候,少女们面对着春日美景而暗自生怜,表达自怜自惜之情。
词作的最后两句“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为点睛之句。少女醒来后看到满园鲜花含苞未放,于是便“寄语酿花”,此处“酿花”意指催花开放,就是指少女对着那满园的花蕾幽幽地说开了话:你们怎还眷恋梦境旖旎,却不知再不醒来就错过了这大好天日了么,阳光如此明媚。要知春日渐短,休要错过之后方才后悔不迭,醒来吧,都开放吧。让这春天也领略一番“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明艳。这一句将女子年少的姿态描写得灵动了起来,一个怀愁又不懂愁,盼美又不遇美,对好事好物好景充满期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下一句转而写少女同身抚琴,纱窗轻启,琴声悠扬而去,云青青处似环佩微鸣,水澹澹时若绿稠初展,总是将一片情怀托付琴弦。词到此处,已转得悠远朦胧,一切零碎的小思绪随着琴声就长长地漫开了去,便是她如孩童般催花开放的姿态也沾染了些许愁思,似雾非雾,亦真亦幻,可谓言尽意不尽,留白深广,让人生起遐思无限。
总体上这首词简短耐读,字斟句酌,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写春愁春感,写其春晓护眠,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整首词意境悠长,画面清秀灵动,将少女一片春愁情怀渲染得婉约而又真切,那种淡愁缠绕、将散未散的意境就这么萦绕在心,使得整首词亲切自然,那一片早春之景,怀愁少女宛然在目。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从边塞回来时的状况。至于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觇梭龙后的归途中;另一种说法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扈从东巡的归途上。词人在严冬将半时策马回乡,在一处留宿,次日就能抵达“长安”了,然而正在这个本应该兴奋不已的时候,词人却泛起无尽的惆怅。

作者纳兰性德资料

《赤枣子·惊晓漏》鉴赏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 查看详情>>

作者纳兰性德古诗作品: 《《南楼令·塞外重九》赏析》《《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鉴赏》《《青衫湿遍·悼亡》创作背景》《《青衫湿遍·悼亡》注释译文》《《青衫湿遍·悼亡》鉴赏》《《赤枣子·惊晓漏》创作背景》《《赤枣子·惊晓漏》注释译文》《《赤枣子·惊晓漏》鉴赏》《《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创作背景》《《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译文

古诗《赤枣子·惊晓漏》的名句翻译赏析

《赤枣子·惊晓漏》鉴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