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魏晋作者:袁宏出自:咏史诗·周昌梗槩臣更新时间:2021-12-31
第一首是列举三个西汉人物,虽然性格、风度和处事方式不同,但都是忠心为国、扶持正义的、它的结构简短,安排紧凑,咏史取材,突出一点,相互比衬,构成整体。首四句赞二位直臣。周昌是一位口吃而敢言直谏的忠臣。汉高祖刘邦要废太子,改立戚夫人之子,他在朝廷力争,坚决反对,情怒气急,更加口吃。这里就指出周昌不善言辞,只能粗略表达大概,但是他毕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那种只见其口吃而无视其本质的偏见的不公正的。汲黯是历汉景帝、汉武帝的二朝直臣,亦是汉武帝的社稷之臣。虽是公认的栋梁之材,却一身傲骨,敢于犯上。诗人的用意是说,即使这样一位已有定论的国家重臣,也会因耿直而倨傲不恭,有很突出的特点。显然,诗人举出这两位忠直贤臣,旨在批评时世品评人才不公,以偏盖全,无视本质。
次四句咏刘邦谋趁智士陆贾,举出他的两个突出表现。天下一统后,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当时南越内乱也刚平定,纠纷颇多。陆贾的使命是封尉佗为南越王,他不愿陷入南越内部纠纷,因而滞留数月,常与尉佗饮酒聊天。尉佗对他说“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汉书。陆贾传》)最后拜尉佗为南越王,使之归臣汉朝。这是说陆贾对待这样重要的使命竟然不大在乎,漫不经心,看来不似忠贞之辈。然而也就是这位陆贾,当刘邦死后,诸吕擅政,却挺身而出,策划了保汉除吕的大计。显然,诗人居处陆贾两类表现,也是针对时世品评人才的偏颇,同样认为应当全面考察人才的本质,不可片面执着人才的一时一事表现。
所以最后总结说,周昌等的行为表明他们各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各有自己的取舍原则,但却都扶持正道。表面上,这似乎点出主题思想,而实际上,只是完成主题。说明他们的本质相同,只是表现不同。它的主题思想在言外,即谓品评人物,选拔人才,应当区别现象,考察本质。
第二首所咏的是汉宣帝时杨恽的遭遇,悲慨才智之士处世遭忌,不获知遇,不得容身。诗人体会深切,认识深刻,表现含蓄深微,意味深长。
杨恽出身世族,因才见用。宣帝时期,霍光家族谋反,杨恽事先得知,告发有功,封平通侯。后因事获罪,免为庶人。他自知过大行亏,便率家回乡,务农经商,治产致富,诗酒自娱。他唱道:“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他的朋友孙会宗劝他不要治产,言行收敛,以免招惹。他回书孙会宗,说明自己这样生活,,正是经营庶人之事。不久,他果然被诬告,而被腰斩。袁宏这首诗便是借此事而发心中的郁愤。
诗以议论发端,感慨才士遭忌:如果没有地位,就如蝼蚁一般困顿尘埃,无从施展才智;倘若有了名位,却又容易被世俗猜疑,横遭不测。假使违心充当一个平庸之辈,实际行为却很难做到恰当得体,事事别扭,不免破绽;索性做个隐士,清高正直,但又觉悟晚了,已然扬名知世,再辞世高韬,反而被视为是矫隐伪清,再加招惹,所以赶不上时机了。总之,有才有智,便遭忌恨,处处为难,事事不容。末二句实际是袁宏自己的体会,表明他自身遭际与处境。

作者袁宏资料

《咏史诗·周昌梗槩臣》赏析作者袁宏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安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 查看详情>>

作者袁宏古诗作品: 《《咏史诗·无名困蝼蚁》赏析》《《咏史诗·周昌梗槩臣》赏析

古诗《咏史诗·周昌梗槩臣》的名句翻译赏析

《咏史诗·周昌梗槩臣》赏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